TOP1
TOP2

k***7
日本人写书,总是喜欢把事情交代得事无巨细。虽深知如此,但当我看到作者交代抄写时需要减少视点的移动,需要把笔记本叠放在书上的时候,我还是折服了。这本书我看在经典名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本书多了”有效“两字,有效非高效,它并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书籍;此处”有效“的对应词应该是”无效“,作者认为”一味读下去“,却不记得任何书本内容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与前面所述那本经典名作相比,作者将”读书“这一行为的流程延长为:选书-购书-阅读-笔记-活用 五个环节。《如何阅读一本书》重在”读“书,而本书,将读书的流程拉长,将读书之前的购书,读书之后的记录之行也一并纳入“阅读“之中。
在作者看来,不做笔记的读书,算不得读书。唯有把书本内容真正吸收,彻底地成为自己内化的产物,才能称得上成功的阅读。一个完整的阅读流程分为五个环节: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作者称之为”与书相处“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记录“,即书写笔记。
...详情>




j***3
我比较喜欢图三的板块,一个故事,非常好。第三章 韩信点兵
无意中遇见了二十年前的老同学,总是提起当年的老师--孙老先生。这时我的脑海中,立刻会涌现出一位年近半百,留着仁丹胡子的老先生的小影,同时那二十年前受孙老先生教训时的一番情景,就很清楚地现在目
前。他那一副和蔼而带着严肃的脸,配着一双神彩弈弈的眼睛,使我永远
不会忘记。每逢上算术课的时候,他老人家用着很动人的声调,很诚恳的态度,尽力地教授,使每个同学都忘了疲倦,都感到兴奋。最有趣的,当孙老先生运用脑筋,搜索一个难题的解答的时候,总是用手捻着短短的胡子,闭下了眼把头乱摇,使同学们忍俊不禁。有时还在有意无意之间,穿插几句笑话,博得同学们的哄堂一笑。孙老先生还有一个古怪脾气,就是遇到他在黑板上演算一个问题,总是有意造成错误,再问学生。凡是能指出谬误之点的,他总是慰勉有加,使同学们增加不少思考力和辨别力,确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
...详情>



TO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