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信息

评价得分:
(分)
评论数:0
s***i
2015-09-12 20:31:27
这本小书,个人觉得,若是对国学感兴趣,偶尔时不时可以拿出来翻翻。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5-06-19
2015-08-18 20:50:42
书页和书脊损伤很大,发货前不检查吗?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5-04-22
2015-06-29 18:43:54
本来先说看看国学的,但是这本书并不好呢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l***哥
2015-06-07 14:06:38
一般一般,可以随便看看吧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化***者
2015-06-05 13:47:10
预期高了,就会有失望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叶***文
2015-05-06 11:31:00
年轻的时候看过,结果给忘了,又买了一本。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5-04-25
2015-04-28 12:50:06
印刷一般,不知道是不是正品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5-04-25
2015-04-26 21:09:42
送货超快,赞,但参加活动的书,应该给运费优惠券的,可是没给,打了几次客服,没解决,说给京豆,还没给,再等等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s***6
2015-03-23 11:13:20
讲的是国学,很概括,可以了解一下。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洪***之
2015-03-14 15:54:18
该书被出版社称之为“小书馆系列”,开本确实够小,大概跟一本笔记本类似大小,内容虽不多,但却精炼,适合用零碎时间翻阅。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5-01-20
2015-03-14 15:19:20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 《中国人文小史》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家谱。它以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中国文化清晰的文脉,为每一个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提供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图。读这样的书,如风之入松、鱼之进水,能让你感受到天地之间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气和神韵。 叶鋆生,生卒年不详,由于年代久远,人事漫漶,其人其行已不为人知。从零星的史料看,推测他应是福建建瓯人。福建多出才子,建瓯更是“八闽首府”,朱熹老夫子与建瓯渊源颇深,人文荟萃极盛。叶先生长于斯,亦必有这里的河山人物之润,所以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眼下这册《中国人文小史》,另一册是《中国历代文学变迁的鸟瞰》。    该书虽仅薄薄130页,其内容却极具广度,横跨中国千年历史,涵盖文艺方方面面。以目录书的形式所书,笔者难以就其思想做过多评论,然其语言,其文笔,却显斐然才华,表述亦不拘泥于其中。   很不错啊,三几年的民国人文小书,各类文化都说的很透彻。一上午读完,对作者敬佩不已。引用书的前言中一段话吧“就像中国古代乡野里的耕读之家,在庭院里种的兰草和桂树,在中堂里挂的书法和文章,.......他就是那些乡野里的士,为市井坊间写的闲读之书” 。    人文传承,起于文字,故首章简述文字起源沿革,又剖析文字构造与六书何谓。有文字,便成书。书籍的部类与印刷说得极为到位,对每类书,每时期的出版业读者均可从中知一二。由书,便及书道。书道与今日之书法应是同一物,但叶生所言,书道所含更广,书法只是书道的一别。所谓书法,仅是落笔笔画的章法,而书道则成一学问,从书法本身延及书品,书体,书学与书人传。    书后无疑可言画。以宋为界,叶生分两章引述历代大师风格与画作。此部分私以为是该书的精妙之处,每人用精炼的四字短语概括其特点,观之,虽不见其画,也若感其韵。美。    书画过后,谈文学。包括辞藻,字句的用法,各朝代的文风,都见于其中。而后的小说、戏曲亦然。待到史学的变迁,与经学的变迁,则更有深意。看历史被历史记载,即各个朝代记载历史的惯例,亦成品,有的留存,有的销毁,有的散乱,再由后世重新编撰,便知历史之真不复。经学的发展本又是一重历史,发展到民国,实为不易。    因著者生在民国,观当时的学术情状,再思民国后的种种,沿革至今,如鲠在喉。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5-01-20
2015-03-14 15:16:37
  读此书的动机,自然不是对自己还有什么更上层楼的幻想,过了不惑之年,纵然满眼还是疑惑,到底是不放在嘴上说了,只默默读书,默默生活,由此希冀多少能解一些实在的惑吧。读书的兴趣与习惯已经养成,且看来已根深蒂固,读不读此书,想来都无甚改变。那究竟为何还要读此书?说的略长远些,为了孩子。      自己一路走来,怎样读书,读什么书,也都是懵懵懂懂,摸索着十得其一二。却不想自己的孩子将来也重蹈覆辙,有人点拨,指示门径,于见识,于人生,都是不无裨益的吧。既然此书当年的读者群是中学生,且所收文章作者皆一时名家,总该有金玉良言。      梁启超、胡适、陈东原关于为学的目的和方法都说的很切实,在中学的时代能够循此求索以进,必是正途。而夏丏尊、何仲英、丰子恺等谈的如何学习国文、历史、音乐、美术等固然不错,但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摆在眼前。如今的中学生,他们哪里有这样从容的时间来实践?朋友的孩子有的也都上了初中高中,平时聚会吃茶不免会聊起,读此书遂不由感叹,我们的中学,或者说我们的学校到底要教育成一个什么样的中学生,乃至一个怎样的人?      所以,我想此书恐怕最需要读的,不是家长,不是中学生,而是眼目下教育的决策者,这或许说的飘渺,退而求其次,学校的领导者能不能抽时间看一下,稍微调整一下,挤一点时间出来,让挣扎在题海教辅中的学生们透一口气,外面的世界炳焕绚烂,他们的年龄恰逢其时,至少他们的目光应该是温柔的。      很难写好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只觉得每一篇都是那个年代的真文化人一点一滴的积累所成。反思读书这件事,的确很多时候,都变成了一种贴金,而当代又有几个人能够认真的去研读那些智慧书籍,不全盘推翻也不盲目接受的去认识这些道理。   这些“伟大”的人,把自己通向高境界的路径都一一铺陈,其实发现这些并没有难事,都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一点一滴的谨慎之心,对待学问要有怎么样的决心想来初高中已经读过了很多,但直到看完这一本书,才真的有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启蒙。所谓与大师的面对面,正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突然对那个时代的文人有了新的理解,以前以为他们不过是书虫,而如今觉得他们真的好勇敢,在乱世依旧坚持本国文化和本国精神。不骄不躁的面对问题质疑过去,诚意满满的为我国的各种文化建设默默付出。   文化二字背后有太多责任,是很多不知名的个体默默贡献的一生,也有对抗这个世界怀疑目光的勇气。
此评价对我 有用(3)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5-01-20
2015-03-14 15:14:45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 姜建邦,生平细节已颇难考。曾在上海缉规中学(现上海市市东中学的前身)任国文教员。这所学校由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兴建,是当时中学的佼佼者。最初几任校长皆延请外国人,后来又有学者黄仲苏、教育家顾惠人等担任此职。姜建邦后来皈依了基督教。除此书外,还著有《识字心理》、《圣诗史话》等著作。 《国文趣味》是令人三叹的一本书。将国文的趣味讲得如此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竟是出自半个世纪前一位中学教师之手,一叹也。本书初版后近七十年来在大陆没有再版,寂寂无闻,二叹也。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先生,其生平事迹如流星划过夜空,了无痕迹,三叹也。   近日购得《国文趣味》一书,书名、作者皆未有所闻。细细读来,发现此书,为中学生国文教材,着眼于基础,内容自然也就浅显。作者为了凸显趣味性,细枝末流的东西多了些,丧失掉了国文许多根本性的东西,这样的课即使讲得再动听、再吸引人,也无法遮蔽其片面性。如《文体的趣味》一节中作者胪列几首奇怪的诗、传记、书信、日记、愁词几种文体,而将大宗的诗、文、词、曲等文体中的主流搁置一边,这不管是给谁讲,都是片面的。在教学中,吸引学生与讲授知识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一个难解决的问题,如何把握这个度,也多靠个人理解,很明显,本书作者把着力点放到了前者身上,造成了后者的苍白与缺漏。   从这本书,我们不得不反思,民国著作中高水平作品极多,但尚需深入考量与完善的东西也不少。出版社在出版此类作品是尤须深入体察,当是读者之幸!   从这本书能强烈感觉到作者对语文和教育的热爱 。作者在序言中有点自得:一个两百多人的大教室,挤满了来听他讲课的学生。后来有两个班的学生还为了抢他而闹到校长那里。   一个作者必须心中有爱,才能把这种爱传递给他的读者。本书的作者切切实实地做到了这一点。他讲起中国文字的字形之美、语音之美、意义之对称匀称,都是津津乐道,随手拈来。他的这种乐趣溢于言表,并流淌向阅读者,令人读起来也欣欣然。   单单有趣而无分量,也是不足以令人受益的。难得的是作为老师,他深知学生的阅读重点。他建议学生多读传记、日记、书信,以切实地去了解一个真实的人,以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榜样,懂得改如何为人。   现世纷扰,民国的老师更为沉静、从容,读他们的书真可静心。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5-01-20
2015-03-14 15:10:06
**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两***昕
2015-03-10 06:56:38
百年前的作品,不是科研用不合适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两***昕
2015-03-10 06:56:06
百年前的作品,不是科研用不合适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两***昕
2015-03-10 06:55:30
百年前的作品,不是科研用不合适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两***昕
2015-03-10 06:54:56
百年前的作品,不是科研用不合适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两***昕
2015-03-10 06:54:04
百年前的作品,不是科研用不合适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两***昕
2015-03-10 06:53:35
百年前的作品,不是科研用不合适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天天低价,畅选无忧
购物指南
购物流程
会员介绍
生活旅行/团购
常见问题
大家电
联系客服
配送方式
上门自提
211限时达
配送服务查询
配送费收取标准
海外配送
支付方式
货到付款
在线支付
分期付款
邮局汇款
公司转账
售后服务
售后政策
价格保护
退款说明
返修/退换货
取消订单
特色服务
夺宝岛
DIY装机
延保服务
京东E卡
京东通信
京东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