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8
末***8
PLUS会员
 汉代张仲景著述的《伤寒论》,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典籍,是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但因文字上含义的深奥,注家学说的不同,阅读有一定的困难。《伤寒论译释(第4版)》用现代语译释了全部《伤寒论》,对读者可有一定的帮助。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共六篇,根据伤寒六经病证治内容,用综合方式加以系统的阐述。每篇有概说、主要脉证、辨证、治疗、方组论述、预后、兼变证治、合病、并病、小结等,既作了全面性的分析介绍,又揭示出便于重点掌握的规律。下编十卷,依据明代赵开美本原文编次,逐条译释,除原文外,分列校勘、词解、语译、提要、浅释、选注、按语、方解、应用范围、医案选录、结语等项目,从原文的一字一句,到每一证治的理法方药,不厌求详,反复阐释,为归纳古今,揭示新义,提供了很多的探讨材料。《伤寒论译释(第4版)》的译释,浅显易懂,注家精义,择善而从,并有重点地把原书的精神实质,加以综合论述,使读者既能掌握重点内容而用于实践,又便于深入研究。《伤寒论译释(第4版)》可供学习中医,西医学习中医,以及教学工作者阅读和参考。《伤寒论》源出于《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的著作,由于汉末战乱频繁,致成书不久即散佚不全,经西晋太医令王叔和对其中“伤寒”部分之内容进行搜集编次,始改名《伤寒论》。但流传依然不广,唐代名医孙思邈直到晚年才看到比较完整的传本,经过“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整理加工,作为《千金翼方》的九、十两卷。王焘编写《外台秘要》也引载了《伤寒论》部分条文,但内容与《千金翼方》不尽相同,这可能是因传本不同的缘故。至宋代治平年间,林亿、高保衡等据节度史高继冲所藏的《伤寒论》校正、印行,全书共分十卷,凡二十二篇,合三百九十七条,除去重复和缺方共计一百一十二方,即现代所说的宋版《伤寒论》,由此始得广泛流传。金代成无己,开始对全文作注,其后注释《伤寒论》的越来越多,到现在已有数百家,虽见仁见智,争议不少,然均可为深人学习、研究《伤寒论》的参考。   可是,《伤寒论》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医籍?直至现在尚缺乏一致意见:伤寒学家大多强调《伤寒论》所论是广义伤寒,主要根据是《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与《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的论述,从而肯定《伤寒论》是一部讨论多种外感热病的专著。温病学家则认为《伤寒论》所论是狭义伤寒,侧重于风寒性质的外感病,因而把《伤寒论》与温病学完全对立起来。前者忽视了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补充,后者贬低了《伤寒论》的理论价值。其实《伤寒论》并不是专论外感病,明代方中行就曾指出:“论病以辨明伤寒,非谓论伤寒之一病也。”柯韵伯说得尤其明确:“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 业师陈亦人教授是研究《伤寒论》的著名学者,从事《伤寒论》教学、研究数十年,力倡“《伤寒论》非外感病专著”之论,他说:“《伤寒论》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是一部经典,是一部圣人的著述,是一部中医史上承前启后的巨著,是几乎所有的成名医家共同推崇的一部最最重要的典籍,是伐山之斧,是入道之津梁,而在我看来,更是一部论述疑难病证的专著。”他主持编写的《伤寒论译释》是当代研究《伤寒论》的划时代的巨著,问世半个世纪,仍享有盛誉而无有替代,虽经多次重印,仍供不应求。1990年,我曾协助老师对《伤寒论译释》进行第三次修订,负责“三阴病篇”的审定,此即《伤寒论译释》(第三版)。《伤寒论译释》(第三版)问世后,老师发现仍有一些差错,当获悉出版社对该书还将加印时,遂于1996年对该书又进行了认真的审阅、校正,以便在加印时改正。近来,出版社要对《伤寒论译释》(第三版)进行再版了,为了实现老师的遗愿,应出版社商请,在老师1996年校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审阅、校对,以尽可能减少差错,完成老师未尽之心愿,报答老师培育之恩,以作为对老师的怀念。   值得提出的是,读者应重视对“上编《伤寒论》综述”的阅读,这是老师对《伤寒论》进行的高度概括,是点睛之作,特别是在对《伤寒论》进行系统学习之后,再重读“《伤寒论》综述”,您将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2014-11-19 15:35
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天天低价,畅选无忧
购物指南
购物流程
会员介绍
生活旅行/团购
常见问题
大家电
联系客服
配送方式
上门自提
211限时达
配送服务查询
配送费收取标准
海外配送
支付方式
货到付款
在线支付
分期付款
邮局汇款
公司转账
售后服务
售后政策
价格保护
退款说明
返修/退换货
取消订单
特色服务
夺宝岛
DIY装机
延保服务
京东E卡
京东通信
京东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