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
p***e
PLUS会员
在(批评的剖析》一书中,诺思罗普•弗莱曾经这样写道:“在学习关于文学的学术著作时,学子们会发现一个将他从文学那里拖走的回头浪。他会发现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分水岭,它的一侧是历史,另一侧是哲学。鉴于文学自身不是一个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批评家必须在史实上求助于历史学家的概念框架,而在观点上则求助于哲学家的概念框架。……然而,如果批评家们各不相同的兴趣都可以同一个系统理解的中心的扩展模式相联系的话,那么上述的回头浪就会消失,人们将看到他们汇集在批评那里,而不是从那里散开。”川我们认为,文本正是这样一个“系统理解的中心”。从这一“中心”出发,我们可以发展出一系列文学研究或文学批评的“扩展模式”。事实上.“文本是文学的载体,一切文学活动本来都是围绕文本来进行的:作家创作文本,读者阅读文本,批评家研究文本。然而有意思的是,尽管文本位居一切文学活动的中心,文本主义文论却从来没有像其他对象那样获得过系统的研究”闭。正是有感于此,所以傅修延推出了这部《文本学—文本主义文论系统研究》,对文本主义文论进行了全面、系统、深人的研究。 傅修延,江西铅山人,1951年4月24日生于南昌,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为江西省社联副主席、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创作评谭》杂志主编。已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比较叙述学”与“文本主义文论系统研究”,近期著译有《赣文化论稿——留住我们的集体记忆》(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济慈书信集》(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式》(东方出版社1999年)、《叙事:意义与策略》(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版)、《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文本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生成方式与存在形态.如果说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医学、美术学、体育学等学科的基础,那么文本学应当是创作学、阅读学、欣赏学和批评学等学科的出发点。现在人们十分关注当代文论的建设与创新,没有系统的文本学理论作为基础,我们的文学理论只是一座空中楼阁。   本书第一部分对西方文本主义文论作整合研究,以文本学为主线将各派文论打通,“打通”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手段,它意味着在逐一讨论各文论流派的同时,凭借发生与联系的观点勾勒它们的共性、生长轨迹与发展规律,从宏观角度探讨其来龙去脉与利弊得失。这种系统研究有利于避免以往“见木不见林”的思维误区。   本书第二部分发掘中国的文本学传统,其独特之处在于用现代概念和范畴来透视古代文论,系统归纳和阐发汉民族的文本理念。古人许多深刻敏锐的颖悟确实要比西方人早得多,这些体现在古人的文体敏感和对叙事体制的执着探寻,以及汉语文本的个性等方面。   本书第三部分在熔铸古今推陈出新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与文本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力求做到对中西文论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并对文本学发展的未来作出瞻瞩。这一部分还以开放的心态估量信息技术对既有文本形态的冲击,积极探讨文本在网络空间的生成方式。
2013-04-10 22:01
还可以输入200 提交
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天天低价,畅选无忧
购物指南
购物流程
会员介绍
生活旅行/团购
常见问题
大家电
联系客服
配送方式
上门自提
211限时达
配送服务查询
配送费收取标准
海外配送
支付方式
货到付款
在线支付
分期付款
邮局汇款
公司转账
售后服务
售后政策
价格保护
退款说明
返修/退换货
取消订单
特色服务
夺宝岛
DIY装机
延保服务
京东E卡
京东通信
京东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