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
u***3
比较了李春的《西方美术史》教程和德比奇等人著的《西方艺术史》,就是贡布里希给我的收获最大。也难怪会有出到十六版,要不是他在1995年过世,我们还会看到他最新的补记呢。   李春的是典型美院式的教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一一分析了艺术流派和艺术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对于艺术本身并不能给人以直接明了的概念,到底为何艺术家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同一题材,这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很遗憾,我们读不出来。另外,对于一部艺术史,不欣赏原画来评价本来已是很空洞的,复制品或许能有助于我们了解艺术的部分美,虽然它已失去太多原画的东西,然而让我们从一副连色彩也没有的复制品中去揣摩作者所说的威尼斯画派善于用色,这是很考验我们的想象力的。甚至有时候连黑白的复制品也没有。   据说是徐悲鸿之子的徐庆平,他翻译的三位不同国籍作家的艺术史倒是有些看头,至少能让我们抛开烦人的唯物史,略揽风格的变迁。但毕竟一本30元的艺术史大概也只能简略到这种地步,比起李罗列的那一个个艺术家及其一副副作品来,德比奇等人对具有代表性的画作或建筑或雕塑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是非常成功的。   回过头来才评价这本我喜爱的《艺术的故事》,大概是名称的原故,一提起什么什么的故事,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都是给那些对某方面有兴趣了解而不要深入研究的业余爱好者提供的入门书籍。这或许也就降低了他在中国专业美院的价值,然而他的确是非常好的书,不论是对专业还是非专业人士——如果现在还有这种区分的话。   1.他首先避免了没有图的评述,这是他故意如此,见其序。而且他不是孤立的在某章节为了叙述时才配以图,更重要的是,很多图都具有了历史意义,用后来画家的作品与前人的比较分析,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   2.他关注的不是政治经济如何变迁,虽然这是艺术家生活的时代背景,作者只是掠过,除非这种背景真正成了影响艺术发展的重大事件,如法国大革命对艺术家的影响。他所关注的是艺术家在不同时期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以及艺术家们为这些问题而探索的解决之道。如说道意大利文艺三杰对乔托和马萨乔在用透视法表现人物立体效果时却显得僵硬的问题作出了各自的探索。   3.对于某个艺术家或流派尽量的抛弃偏见,进行客观的描述。这比把艺术史当作进步的历史观念或者先入为主的把艺术的最高真理看作是反映现实的唯物史观从而厚此薄彼的人要更像是个学者。比方李春的艺术史对于被认作是“现实主义”画家的格列柯、卡拉瓦乔等人作了专题进行介绍,而把普桑和洛兰放在一节。   总之,这本书让我们如何真正从艺术的角度去看艺术,去看大师们的作品,去透析引起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进行的种种离奇的探索的背后的历史
2014-06-19 16:17
还可以输入200 提交
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天天低价,畅选无忧
购物指南
购物流程
会员介绍
生活旅行/团购
常见问题
大家电
联系客服
配送方式
上门自提
211限时达
配送服务查询
配送费收取标准
海外配送
支付方式
货到付款
在线支付
分期付款
邮局汇款
公司转账
售后服务
售后政策
价格保护
退款说明
返修/退换货
取消订单
特色服务
夺宝岛
DIY装机
延保服务
京东E卡
京东通信
京东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