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
TOP2
TOP3
TOP4

青青子矜
唐玄奘,书中剧中皆以“唐僧”称之。生于唐太宗年间,其母为丞相之女百花娇,其父为新科状元,绣球定终身,很老套的故事,二人**途中遭遇歹徒,状元命丧,妻子被强人所虏,忍辱偷生。孩儿顺水漂流,为和尚收养,自幼受佛法熏陶,一生皈依我佛也是自然之事。成年之后与母相认,铲除逆贼,大仇得报,书中交代一句“百花娇毕竟从容自尽……”,看到此处,方悟当日她偷生之意,感慨不已。本以为唐僧为俗世之人,却未料实乃十世金禅子转世修行的好人,这也是众妖怪欲啖其肉求长生不老的理论基础(呵呵,颇怀疑此乃以讹传讹,那些可爱的妖怪上了上界神仙的大当,徒成为磨练唐僧四师徒的靶子……一家之言,姑且妄之)。受菩萨点化,太宗重托,往西天**求取大乘佛法真经,至此踏上西游记的旅程。
途中收得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三徒,四人历经九九百十一难,修成正果。在这漫漫十万八千里中,唐僧为四人历劫之因,处处有难、步步该灾,却也是最为懦弱无能(原谅偶用这个词,实在想不出还有何词适合于他)。他以凡人之躯长途跋涉、历经坎坷、遍遭诱惑,心志不改,此为令人敬佩之处,即使瞧其不起如我者,也不得不诚心敬服。毕竟没有法力武功,非他之过。可是是非不辨、真假不分、忠言逆耳、耳根子又软,这种种让人不忿之处,恐怕并非一个“慈悲为怀”可以掩得过去了吧。
其中典型之例为众所周知的“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一心保他西天之行,三打白骨精,他却人妖不分,在大圣及沙僧好言分辨下,信了几分,却又耳根子软,听猪八戒一番谗言,紧箍咒重罚,最后立下契据,逐走孙行者。师徒分手之时,电视剧中,除唐僧坚持之外,猪八戒亦生悔意,尚表现出唐僧心下不舍之情,后更在被黄袍怪所俘之后得知真相,悔不当初。原著中此处让人切齿,孙悟空被逐,唐僧为主因,却也是猪八戒谗言之直接所致。事后更是毫无忏悔之意,竟将前面驱徒之事毫无表示地揭了过去。直让人牙根发痒,这时极是感激83版电视剧的处理,让我恨了好久的心情平复不少。类似此事者多不胜数,孙悟空杀恶人再次被逐,引出“真假美猴王”之案,虽说出家人不可动杀戒,他却不知“杀恶人即为善念”、“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留此祸害于人间,又将害了多少良善之人的性命!
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众仙皆称其“大圣”,又称为“孙行者”,此号多为孙悟空与妖怪对战时出现。为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上一仙石所化之石猴。于菩提祖师那里学得一身本领,并得法号“孙悟空”。后闹龙宫得了“如意金箍棒”,闯地府撕了生死簿,更是大闹天宫欲推翻玉帝,那句“**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端得是狂放得没边,却也让**声称快,只当豪饮大醉一场才对得起这番壮语。可叹最终却是落入他人圈套,被压五行山下,又被迫保唐僧西天取经。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我最爱之人,聪明武双,机敏伶俐,又一诺千金,有情有义。他做了美猴王,自是将照顾下面一群猴子后孙作为自己的责任,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想着;任了避马瘟,将天马养得膘肥体壮;保了唐僧,若不是手段高强,性命也丢了几回,哪怕是数次被屈,几度遭贬,依然不改初衷,直令人可敬可叹。有趣的是,虽然他打了诸仙,闹了天宫,惊了玉帝,上界众仙却是对他极为友善,甚至可以说宠爱。一是畏他高强手段,二恐怕也与他个性活泼,为天宫带来一番新气有关罢。此在他被封齐天大圣后可见一斑,但见他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虽说这是他不懂天规的表现,可以体现出他乃是急公好义、广交朋友之人。天庭规森,想是众人都寂寞久了,这个伶俐万分的石猴的到来,为他们寂寥的生活画了一抹亮彩,即使面上惧那天规不敢深交,内心恐怕也将孙悟空引为朋友了。也就有了后来每次遇难总会得到不同神仙的全力相帮,那时孙悟空已在上位统治者眼中皈依正道,没有了玉帝和天规的束缚,众仙才真正表现出对齐天大圣的敬服和爱戴之情,倾力相助。
...详情>
TOP5
TOP6
TO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