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
TOP2
TOP3
TOP4
TOP5
TOP6

j***0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努力周报》,1930年**《独立评论》,1940年**"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1957年
...详情>


j***0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白话文"、领导"、领导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
...详情>

TOP7

a***u
乌托邦时代,为了未来否定现在;功利主义时代,为了现在舍弃未来。当中国从一种极端滑向另一种极端的时候,熊培云以一如既往的乐观态度,唤回人们对理性的信心与热情。 这个社会会好吗?既是疑问,也是期许。本书打通古今中外,不仅着重探讨了革命与改良、**与责任、暴力与宽恕、道德与法律等关键议题,而且从“以己任为天下”的角度,诠释了个体之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性。熊培云 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与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等若干知名华文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现执教于南开大学。
其文字沟通理性与心灵,**、明辨、慈悲、温暖,多次获评**图书馆、《亚洲周刊》、《新周刊》等机构媒体颁布的年度图书奖,致力于建设一个人道的、人本的、宽容的、人人为**而尽责的美好社会。
作品主要有《思想国》、《重新发现社会》、《**在高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中国新革命——<重新发现社会>海外版》、《中国之觉醒》(法文译著,**)所谓真正的自我,就是要找到真正自己的价位。价值是一个含义十分复杂的范畴,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哲学中,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该事物或现象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价值是人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如做事说话经常要考虑“值不值得”、“有没有益处”、“美不美”,这里的“值”、“益”、“美”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与价值判断密切相关。当人们从事交往、学习、工作、娱乐、休闲活动时,头脑中就包含着关于这些活动的功用乃至善恶、美丑的某种价值判断。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集中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文化,**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实际生活中,社会的价值观念系统十分复杂,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往往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格局。
然而,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会形成与其****和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即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付出与收获、身与心、生与死等一系列矛盾,人们总是有所取舍、有所好恶,对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认同什么抵制什么,总会有一定的标准。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详情>

d***9
在**居高不下,社会道德连续滑坡,**尊严屡遭侵犯的现实语境中,每个人或许都曾无数次地问过自己:这个社会会好吗?或许,处于不同阶层、不同环境下的人对于这样的问题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答案。一如本书作者在后记中所言:“今日中国有太多的微量与变量,看不清的链条与因果,每天都在为这个社会的变化提供无数种可能。”这个社会是否会好,他也只能给出愿望,却没能力给出答案。
可明眼人都知道,作者在这些温和而不失批判,**而不失立场的文字中,早就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而准确的答案:只要人人都在心中埋下一颗自救与宽恕的种子,这个社会定会开出五彩斑斓的花来。
具体到自救层面,却隐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者为权力的自救;一者为个体的自救。对于权力来说,即是要求其拥有者管好自己闲不住的“手”,退到自己该退的地方去,而不能以**的名义对一切社会力量越俎代庖,更不能将手中的权力无限放大,去挤占社会资源,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而个体的自救,则是强调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坚守。柏拉图曾说过:“灵魂有多少形状,**就有多少形状。”这个社会是向好还是向坏发展,一定程度上都取决于个体能否坚守自我价值、承担自我责任。
与自救相对应的,则是宽恕。作者在书中分别以两位母亲为例,向我们讲述了宽容对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两位母亲一个来自德国,一个来自中国。但她们都曾有着相同的悲惨遭遇:她们年轻的儿子无辜地被他人剥脱了性命。在这样的伤痛面前,两位母亲不是以牙还牙地施以“报复”,反倒以一个母亲的身份,请求法院网开一面,不再让其他母亲失去孩子。这种宽恕中透露的和解意识,其实正是当下社会最为缺乏的。
在作者看来,一个社会是否会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它的真正要义是要以宽恕的心态让这个社会的所有人都活下去,而不是一部分人活下去,另一部分死掉,否则,这个社会的悲痛将永无穷尽。从更深层次讲,则是要求我们从过往的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做到防微杜渐,而不是以眼泪和伤痛去迎接下一次灾难的到来。
在这个人人喜欢表达却不愿意倾听的时代,熊培云以一个常人目不能及的眼光,向我们阐释了社会道德、个体责任、权力边界等一系列命题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他的这些观点,既不单一否定现行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又不狭隘的为某一群体贴上沉沦的标签,而是以一个青年学者的身份,从现实和历史的成因中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
辩证的语言,永不随波逐流的思想,可以说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这种在文字中彰显现实关怀和家国意识的**写作,既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终将会走向光明的良善一面,但同时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抱着自救和宽恕的心态去与这个社会和解,那么,这个社会将一直在黑暗中徘徊。
...详情>
TO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