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

wanglongzhong
逢京东618大促,好书连连,优惠连连,好运连连,以前从来没抢过神券,这次一抢一个准,一个就是一百,天啊,这是什么节奏,不买吧,心有千千结,买吧,又是一笔又一笔不菲的支出。于不读书之人些许物什何用,爱书之人的心理几人看透?恨不得藏遍天下所有好书,在常人眼里是属于不正常人,何止有病,买什么不好?在家人眼里实为败家子,但我仍然坚持自己的作派,一副无可药救的样子,任人评说,由他去吧。“白饭充饥聊当肉,苦难藏书不谈钱。”说真的,有时候,明明挣的不够花,却还买书去用光。一时半会看不完,平日也没时间看。只要一看有好书,毫不犹豫就下单。特别一套一系列,总之先买再收藏,就待闲暇去看它。此番尽挑鸿篇巨著,免得眼馋,日夜思量,现已多数拥有,瞄一眼能自豪半晌。这是抢的618最后一单了,不及那几日疯狂了,抢券时被提醒“太贪心了”,无奈,就此打住。
...详情>









TOP2
TOP3

我是-jd-的托
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江青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夫人。担任&中央宣传部电影处处长、&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950年曾主导对武训的调查并推动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63年起推动现代京剧的改革,其成果被称作“八个样板戏”,曾有著作《谈京剧革命》(1964年)。 1965年春,毛&让江青到上海联络姚文元。1965年11月,受毛&指示,在上海组织编写《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同意,在上海主持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此后,她组织力量改编《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批判、禁绝其它各种戏剧、音乐、舞蹈等文艺作品,迫害其他的文化文艺界人士,造成“八亿人民八部戏”的局面。 1966年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后,她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第一副组长、解放军&小组顾问。江青号召红卫兵学生打倒了一大批政治人物和社会名流,其中包括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中央书记处&邓小平。 江青是毛&晚年时代的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1969年&九大上,江青进入&中央&。江青在&小组的权力,甚至可以用&中央、&、中央&、中央&小组名义联名颁发文件。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她与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联盟,即后来被&所批判的“四人帮”,与&和复出的邓小平有权力斗争。 晚年的毛&并未将最高权力交给四人帮,虽然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批评了他们作风,但实质上却暗中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权力。但毛&在逝世前,因邓小平不愿意支持毛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举动,以“反击右倾翻案风”为名再次将邓小平打倒。最后,毛&将华国锋确立为&中央第一副&兼&总理。
...详情>

b***8
本书确证了江青确实具有“妖魔”的一面,如其冷酷、霸道、野心、蛮横、虚荣,对文艺界知其底细的人及身边工作人员的迫害、苛刻等等,也提供了江青为人的另一面,即其表现的温情的一面;透露了发生在江青身上几点令人震惊或不解的故事;澄清了几则坊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披露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而有重要价值的历史细节。如江青与林彪集团既勾结又明争暗斗,江青与毛&之间的情感纠葛,江青与维特克谈话的实际情况,邓小平第一次复出时江青怎样和他谈话……江青爱好摄影,书中还配有几张江青摄制的珍贵照片。江青是毛&的夫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首要分子。原名李云鹤。山东诸城人。女。1929年春在济南入山东实验剧院。1933年加入中国&,5个月后失去党的关系。1934年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获释后以蓝苹为艺名做过电影演员。1937年秋到延安,后恢复党籍,改名江青。1938年与毛&结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全国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宣传部电影处处长等职。1963年起,以“京剧革命”为名,在文艺界煽动极“左”思潮。1965年,指使姚文元炮制《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又与林彪联合写成《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制造舆论。1966年5月后,任中央&小组第一副组长、代理组长,解放军&小组顾问。在&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以推翻人民民主专政为目的,同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四人帮”,勾结林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的极“左”思潮,进行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造成10年之久的全国大动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最严重的损失。1976年10月,&中央&对江青进行隔离审查。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永远开除江青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特别法庭以反革命集团首犯判处江青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位中国曾经的第一夫人,知道的并不多。江青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不是她身边的人不可能说得清楚!本书中,在江青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任秘书杨银禄讲述了“&”时期的江青。杨银禄,1967年10月调任江青机要秘书,1973年被江青打成“反革命”,下放江西中办五七学校劳动。是江青四任秘书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
...详情>
TOP4


u_9jdrykq477ta
睡在寺庙大殿走廊上的书生梦中被神灵斥责,便以还有睡在
大殿上的其他人为借口为自己辩解,于是便遭到神灵更为严厉的
批评
——“
他们可以,你是读书人,难道你不知礼吗?
”
说得好,读书人就应该与那些挑担卖东西的人有所区别。读
书人读书为了什么,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如
何做人。如果连做人都没有学会,还要读书做什么?这位读书人
想来在书中一定学到过有关礼节方面的道理,但是他在实际行动
中却没有按照道理要求的去做。
就这是把读书与做人割裂开来了,
以致遭到了神灵的呵责。所以,我认为,读书应与做人融为一体,
让读书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
一个人到了读书的年纪,就要走进学校接受教育,而教育的
最基本的手段,就是读书。尤其是现在社会进步了,**实行*
***,几乎每个**都有读书的**,每个人都成了读书人。
如果我们的读书人都把读书习得的做人的道理与自己做人实践结
合起来,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多么**的世界呀。每个人都
知道了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为
”
并实践之,那么我们
的社会还会有那么多的不**现象吗?
试想那些卖假酒的,在奶粉里掺三聚晴胺的,在猪饲料里掺
瘦肉精的,在官位上贪污**的,他们哪个不是读过书的人,但
他们的良知显然没有被书所唤醒,他们把读书仅仅当做自己升官
发财的敲门砖,他们在做那些丧尽天良之事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过
...详情>
TOP5
TOP6

啊***啊
穆罕穆德二世:拜占庭的@ 统一的罗马帝国,于公元395年分裂了。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西罗马帝国以罗马城为首都。因为君士坦丁堡建立在古希腊移民建造的拜占庭的旧址上,也被称作拜占庭,所以东罗马帝国也叫做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在15世纪中叶时,内外交困,绝大部分领土被新兴的奥斯曼帝国所侵占,仅剩下四面受敌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加之国内的政局动荡,连年战乱,经济萧条,东罗马帝国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 1.危机四伏 1451年2月5日,在小亚细亚,一封密信交到了21岁的苏丹皇太子穆罕默德的手里,他从密信上得知自己的父亲——穆拉德二世去世的消息。穆罕默德是个聪慧果断的人,他没有和自己的谋臣商量,就驾着上等马中最好的那匹良种马,一口气跑到120里以外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乘船抵达位于欧洲沿海的加利波里,直到这时,他才派人把父亲去世的消息透露给亲信。为了不让任何人有机会占夺王位,他下令将一支精锐军队调往亚得里亚堡。实际上,在那里,他顺利地当上了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没有遭到任何反对。穆罕默德继位后采取的第一个政治行动,就是以恐怖的方式,体现他那肆无忌惮的魄力。为了让自己没有任何嫡亲的竞争对手的威胁,他派人将自己还未成年的弟弟淹死在浴缸里,然后又害死了替他行凶的手下,这些足以体现出他的阴险和残忍。这个年轻而且性情狂热、热爱功名的穆罕默德就这样继承了性情稳重的穆拉德的王位,
...详情>

钟***8
尽管英雄史观遭到人们的批判,被用来衬托客观唯物主义史观的正确性,但不得不承认,那些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在时代变迁的风口浪尖,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场面还是让人心潮澎湃。梁启超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有一定的道理。
通俗的历史著作我曾经喜欢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系列,他不注重于历史上的经典场面或者是不世出的领袖们粲然生辉的时刻,而是从大历史的角度来书写,形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这种写法固然有其独到之处,给人带来新的启迪,却未免失去了趣味。说实话黄仁宇的著作很难让人有一口气读下去的欲望,适合在茶余饭后翻上几页,增长些史学素养。而现在的《百家讲坛》里面的学术明星如易中天和于丹等等,所讲固然通俗易懂,却包含了太多现代的东西,历史一旦与时俱进,就遗失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神秘和诱人的气息,变成了道德上的说教,又或者与处世之学挂钩,变成了某种“厚黑学”的延伸产物。每个人读历史都有不同的感悟,帝王将相从中得到了治国平天下的经验,凡夫俗子了解了历史的走向,领悟到星辰起落,时光荏苒都是自然之道,从而更加珍惜生活,把握光阴。我偏爱的历史学著作应该是客观而生动的将历史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而不是故作艰深或者是流于浅显,掺杂太多作者本人的各种体会或心得。
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我最喜爱的一本历史方面的书,尽管它里面只包含了短短十几篇历史特写,却让人深深体会到那些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无论是穆罕默德二世、亨德尔、**、菲尔德等人的成功,还是拿破仑、斯科特、威尔逊的失败,都是那么生动有趣而引人深思。茨威格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人类的历史是怎样在关键的一瞬间被改写,让人有生不逢时之感。《滑铁卢的一分钟》里面格鲁希的执拗和愚笨葬送了拿破仑刹那的胜机,令人扼腕。《攻克拜占庭》中那扇被人遗忘的凯尔卡门让奥斯曼土耳其人一举将东罗马帝国粉碎,不由得使人感叹这阴差阳错。《夺取南极的斗争》描述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率领的探险小组在最后关头表现出来的沉着和勇敢,这些真正的勇者值得人们敬佩。
我们可以发现,在茨威格的这部历史特写书中,并没有对那些利用战争手段建立**的“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帝王将相们歌功颂德,他通过巴尔扎克的嘴表达了自己对于暴力的厌恶,他笔下的人物具有执着的精神,以良知对抗暴力,对于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西塞罗,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很可惜的是,茨威格并没有涉及到中国的历史,我想如果他对这片古老土地过去的悠长岁月有过研究的话,他一定会如获至宝,因为这是一片开垦不尽的肥沃土地,足够他皓首穷经,钻研一辈子。以他的眼光,我猜想他会对屈原自沉,卧薪尝胆,虎门销烟,****,抗日战争胜利等等感兴趣。
这些人类的群星普照着暂时的黑夜,茨威格说:“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情的流逝。”我们要做的,大概就是在这等待的过程中,努力的成长,期待成为那灿烂群星中的一员。
...详情>
TO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