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
月***0
前言
中国已进入小康社会,人口老龄化时代已来临,“寿而康”成为人们幸福的追求。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即使有更多的物质财富,也是空的。健康不能用钱去购买,健康也不能人到老年或有病时才去重视。古人说:“临渴而掘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健康长寿,要靠锻炼、靠积累。中医学讲究:“养生”。那种“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思想是错误的。我国有几千年文化传统,其中有不少宝贵的“养生”理论与实践,值得我们去继承、去发展。
中医有一本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其中的养生理论值得我们学习与实践。
名中医刘炳凡先生的《养生颐年古今鉴》对《黄帝内经》有关养生理论概括得很好。他说:“《黄帝内经》集战国前养生思想、实践之大成,记述了不少养生学方面的理论和方法。概而言之, 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精神的摄养。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二是适应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夏养阳(以养其生发之本),秋冬养阴’, 以遂其收藏之根, 以顺其自然也。三是注意饮食起居的调节。要求人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晨昏颠倒)’(《上古天真论》)。四是注意锻炼身体。主张‘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如吐故纳新、气功之类。在劳逸方面,强调劳逸适度,避免‘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等”。
刘氏又说:“《黄帝内经》认为,精宜藏,主张节制房事,以固其精;气宜调,主张劳逸结合、慎饮食、和七情,以调其气;形宜动,主张和于术数,形劳而不倦,以运动形体;神宜静,主张恬淡虚无、调和情志、顺应四时,以调其神。精气神协调统一,长盛不衰,则内使生命力旺盛,外可与自然界协调,从而保持健康与长寿。”
从上述足见,《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是科学的,值得我们去继承与发扬。至于运动体形,吐故纳新方面,几千年来有形式多样的宝贵传统,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之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进行承传与推广,可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近20多年来流行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注意运动以增强体质。现代人整天坐办公室,看电视、电脑已占24小时的大部分,出入以车代步,上楼乘搭电梯,机械代替肢体的活动,形成好逸恶劳,导致血脉流通不畅而疾病缠身! “生命在于运动”,的确是一句有针对性的话。不过,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当这句话见于报章之后不久,老年人因运动量过度而出事者不少。某大学医学教授就在运动中倒于运动场上! “生命在于运动”必须加上“运动不能超量”才算完整。有关这一问题。700多年前名医华佗已经讲得很清楚。华佗对他的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华佗的“但不使极耳”,提示“运动要注意适量。”这是一句至关紧要的话,应加在“生命在于运动”之后,成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注意适量”,才是完整的格言也。
...详情>
TO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