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日期
2013-03-15
2013-06-06 06:13:39
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李秋零李秋零写的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很不错,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为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收入了康德1781-1786年间的著作,包括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此四部著作是康德思想发展重的重要环节,对研究康德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卷收入的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可与我社的康德著作全集(第3版)、纯粹理性批判(第2卷)相对照。人类理性在其知识的某一门类中有如下特殊的命运它为种种问题所烦扰,却无法摆脱这些问题,因为它们是由理性自身的本性向它提出的,但它也无法回答它们,因为它们超越了人类理性的一切能力。人类理性陷入这种窘境,却并非它自己之过。它是从其运用在经验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同时又通过经验得到证明的那些原理开始的。凭借这些原理,它(正如它的本性导致的那样)越升越高,达到更遥远的条件。但由于它发现,以这种方式它的工作必然因这些问题永远无休无止而在任何时候都还是未完成的,所以它看到自己不得不求助于一些原理,这些原理超越一切可能的经验应用,尽管如此却显得如此无可怀疑,以至于就连普通的人类理性也对此表示赞同。但这样一来,它就跌入了黑暗与矛盾,它虽然从这黑暗和矛盾得知,必定在某个地方有某些隐秘的错误作为基础,但它却不能揭示这些错误,因为它所使用的原理既然超越了一切经验的界限,就不再承认经验的试金石。这些无休无止的争吵的战场,就叫做形而上学。曾经有一段时间,形而上学被称为一切科学的女王,而且如果把意志当做事实,那么它由于自己对象的出色的重要性,自然配得上这一尊号。因此,甚至显象的亲和性、连同联想、通过联想最终还有按照规律的再生、因而经验本身都惟有凭借想象力的这种先验功能才成为可能,这虽然令人感到奇怪,但根据以上所说却毕竟是可以明白的,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先验的功能,对象的任何概念都根本不会汇聚到一个经验中。因为就毕竟有可能意识到我们的一切表象而言,常驻不变的我(纯粹的统觉)构成了它们的相关物。而且一切意识都属于一个无所不包的纯粹统觉,正如一切感性直观作为表象都属于一个纯粹的内直观亦即时间一样。正是这个统觉,必须加在纯粹的想象力之上,以便使后者的功能成为理智的。其实就自身而言,想象力的综合虽然是先天地实施的,但却在任何时候都是感性的,因为它只是像杂多显现在直观中那样来联结杂多,例如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但是,通过杂多与统觉的统一性的关系,属于知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3-04-26
2013-04-27 15:37:52
开始读康德,是在大一。当时读的是《法的形而上学原理》,而不是伟大的“批判三部曲”(《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不过,或许因为这么一次“启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还真的读了不少哲学或类 哲学的书。发现在人文社科领域,不管是治学求索还是浅尝辄止,越是深入越是与康德脱不了干系。他的学说(道德的、法律的、政治的、伦理的,等等)就像难以超越的比利牛斯山脉,又或难以移动的王屋和太行。   “康德哲学的历史地位是无与伦比的。”   俞吾金曾在《探寻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一文中如是说。事实上,早在1903年,梁启超发表于《新民丛刊》的文章《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中有言:“康德者,非德国人,而世界之人也;非18世纪之人,而百世之人也。”又说:“以康德比诸东方古哲,则其言空理也似释迦,言实行也似孔子,以空理贯诸实行也似王阳明。以康德比诸希腊古哲,则其立身似苏格拉底,其说理似柏拉图,其博学似亚里士多德。”   中国著名的康德研究专家郑昕在《康德学述》中也说过:“超过康德,可能有新哲学,掠过康德,只能有坏哲学。”以上这些转引无非在佐证我的判断:“哲学者必须研究康德哲学,而它在今天看来仍然不会改变。”   2月12日是康德逝世纪念日。去年,在他逝世二百周年之际,世界各国都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大师。国内众多读书媒体也煞有介事地做了专辑。当然,在众多评论性文字当中,那些把重点放在评价康德历史地位的文章多半是不值得一读的。因为历史上甚至没有出现过真正实质性的争议(而黑格尔就没这么“幸运”了,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阅俞吾金在《从康德到马克思》中的“黑格尔哲学研究”)。   当我现在再一次读康德,我笃信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要去关注的。可惜,在中国,那些企图勾勒康德哲学思想的文献又往往太难被消化。大多数文献写得太玄乎,以至于读者没被康德弄晕就先被作者弄晕了。在我看来,对康德哲学最为简单的概括应该是“我能够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和“能够信仰什么”。康德要人们通过对知识的扬弃,为信仰和道德实践留出空间。   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康德曾写道:“我坦率地承认,正是大卫•休谟的提示在多年前首先打破了我的独断论的迷梦,并且在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这段话常被人忽略,而它其实正是康德哲学的起点。至此,康德开始了他的批判之旅。 带有激情的善的理念叫作热忱。这种内心状态看起来像是崇高,以至于人们通常假定,没有它任何伟大的事情都不可能完成。但既然任何激情都是盲目的,要么是在目的的选择上,要么是在目的的实行上,哪怕这目的是通过理性提出的;因为激情是内心的这样一种激动,它使内心没有能力对据以规定自己的诸原理进行自由思考。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3-04-25
2013-04-26 16:37:47
一直搞不清第一版和第二版有什么本质性区别,反正大家是很重视这两个版本的区别。 《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为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收入了康德1781-1786年间的著作,包括: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此四部著作是康德思想发展重的重要环节,对研究康德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卷收入的《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可与我社出版的《康德著作全集》(第3版)、《纯粹理性批判》(第2卷)相对照。 前言   人类理性在其知识的某一门类中有如下特殊的命运:它为种种问题所烦扰,却无法摆脱这些问题,因为它们是由理性自身的本性向它提出的,但它也无法回答它们,因为它们超越了人类理性的一切能力。   人类理性陷入这种窘境,却并非它自己之过。它是从其运用在经验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同时又通过经验得到证明的那些原理开始的。凭借这些原理,它(正如它的本性导致的那样)越升越高,达到更遥远的条件。但由于它发现,以这种方式它的工作必然因这些问题永远无休无止而在任何时候都还是未完成的,所以它看到自己不得不求助于一些原理,这些原理超越一切可能的经验应用,尽管如此却显得如此无可怀疑,以至于就连普通的人类理性也对此表示赞同。但这样一来,它就跌入了黑暗与矛盾,它虽然从这黑暗和矛盾得知,必定在某个地方有某些隐秘的错误作为基础,但它却不能揭示这些错误,因为它所使用的原理既然超越了一切经验的界限,就不再承认经验的试金石。这些无休无止的争吵的战场,就叫做形而上学。   曾经有一段时间,形而上学被称为一切科学的女王,而且如果把意志当做事实,那么它由于自己对象的出色的重要性,自然配得上这一尊号。 精彩书摘   因此,甚至显象的亲和性、连同联想、通过联想最终还有按照规律的再生、因而经验本身都惟有凭借想象力的这种先验功能才成为可能,这虽然令人感到奇怪,但根据以上所说却毕竟是可以明白的,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先验的功能,对象的任何概念都根本不会汇聚到一个经验中。   因为就毕竟有可能意识到我们的一切表象而言,常驻不变的我(纯粹的统觉)构成了它们的相关物。而且一切意识都属于一个无所不包的纯粹统觉,正如一切感性直观作为表象都属于一个纯粹的内直观亦即时间一样。正是这个统觉,必须加在纯粹的想象力之上,以便使后者的功能成为理智的。其实就自身而言,想象力的综合虽然是先天地实施的,但却在任何时候都是感性的,因为它只是像杂多显现在直观中那样来联结杂多,例如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但是,通过杂多与统觉的统一性的关系,属于知性的概念就能够实现,但却惟有在与感性直观的关系中凭借想象力来实现。   因此,我们有一种纯粹的想象力,它是人类灵魂的一种先天地作为一切知识之基础的基本能力。凭借它,我们把直观的杂多一方与纯粹统觉的必然统一性的条件另一方结合起来。两个终端,亦即感性和知性,必须借助想象力的这种先验功能而必然地相互联系,因为若不然,感性虽然会提供显现,但却不会提供一种经验性知识的对象,从而就不会提供经验。由对显现的把握、(再生的)联想、最后还有认知构成的现实经验,在(对经验的纯然经验性要素的)最后和最高级的认知中,包含着使得经验的形式的统一性连同经验性知识的客观有效性(真理性)成为可能的一些概念。杂多的认知的这些根据,就其仅仅关涉一个一般经验的形式而言,就是那些范畴。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2-12-11
2013-04-09 12:23:36
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李秋零编丛书名康德写的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很不错,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为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收入了康德1781-1786年间的著作,包括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此四部著作是康德思想发展重的重要环节,对研究康德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卷收入的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可与我社的康德著作全集(第3版)、纯粹理性批判(第2卷)相对照。人类理性在其知识的某一门类中有如下特殊的命运它为种种问题所烦扰,却无法摆脱这些问题,因为它们是由理性自身的本性向它提出的,但它也无法回答它们,因为它们超越了人类理性的一切能力。人类理性陷入这种窘境,却并非它自己之过。它是从其运用在经验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同时又通过经验得到证明的那些原理开始的。凭借这些原理,它(正如它的本性导致的那样)越升越高,达到更遥远的条件。但由于它发现,以这种方式它的工作必然因这些问题永远无休无止而在任何时候都还是未完成的,所以它看到自己不得不求助于一些原理,这些原理超越一切可能的经验应用,尽管如此却显得如此无可怀疑,以至于就连普通的人类理性也对此表示赞同。但这样一来,它就跌入了黑暗与矛盾,它虽然从这黑暗和矛盾得知,必定在某个地方有某些隐秘的错误作为基础,但它却不能揭示这些错误,因为它所使用的原理既然超越了一切经验的界限,就不再承认经验的试金石。这些无休无止的争吵的战场,就叫做形而上学。曾经有一段时间,形而上学被称为一切科学的女王,而且如果把意志当做事实,那么它由于自己对象的出色的重要性,自然配得上这一尊号。因此,甚至显象的亲和性、连同联想、通过联想最终还有按照规律的再生、因而经验本身都惟有凭借想象力的这种先验功能才成为可能,这虽然令人感到奇怪,但根据以上所说却毕竟是可以明白的,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先验的功能,对象的任何概念都根本不会汇聚到一个经验中。因为就毕竟有可能意识到我们的一切表象而言,常驻不变的我(纯粹的统觉)构成了它们的相关物。而且一切意识都属于一个无所不包的纯粹统觉,正如一切感性直观作为表象都属于一个纯粹的内直观亦即时间一样。正是这个统觉,必须加在纯粹的想象力之上,以便使后者的功能成为理智的。其实就自身而言,想象力的综合虽然是先天地实施的,但却在任何时候都是感性的,因为它只是像杂多显现在直观中那样来联结杂多,例如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但是,通过杂多与统觉的统一性的关系,属于知性的
此评价对我 有用(1)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3-03-08
2013-03-19 23:44:54
康德的著作是非常值得看的,有些人说直译的版本没有达到翻译的信达雅标准,实际上作为研究者来说,直译是一种最好的了解作者本意的翻译方式。信达雅的翻译方式虽然在语言上要具有优势,但可能已经是经过译者个人解读过的意思了。所以,比较支持直译的翻译方式。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2-12-27
2013-03-19 14:44:33
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这一套系列主要是按照康德人生轨迹梳理的 喜欢那 给干专业的人出的福利 喜欢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2-12-27
2013-03-15 10:47:58
大部头。这套书算是不错了,要是有个盒装就更好了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3-02-25
2013-02-28 11:09:32
主要《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这几本都没有单行本,商务的本子又太老了而且更难找到。其他网站上面都没找到,还好这儿还有,贵是贵了点儿,不过好在书是全新的。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3-02-19
2013-02-21 21:44:48
对形而上学做了深入的说明。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3-01-23
2013-02-07 23:51:45
书质量不错,送货人员态度非常好。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3-01-08
2013-01-14 23:04:57
好,值得一读,很有帮助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2-11-26
2013-01-13 10:42:16
俺看不懂,但素老公很喜欢看。书的质量也很好,来的时候包装很好。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2-12-12
2013-01-07 11:40:36
学哲学可以看下,行而上者必下之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2-12-27
2013-01-03 12:17:41
帮你走进理性大厦的必读书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2-12-28
2013-01-01 00:41:34
康德哲学,经典值得阅读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2-12-18
2012-12-31 10:52:24
主要是为了看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和纯粹理性批判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2-12-27
2012-12-30 16:25:51
书很好,经典作品,京东活动很给力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2-12-27
2012-12-29 17:27:21
书不错,京东买书有保障,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2-12-13
2012-12-17 19:02:55
了解康德哲学思想必读的书。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购买日期
2012-12-11
2012-12-13 09:54:34
经典之作,补齐了我的收藏。
此评价对我 有用(0) 没用(0)
回复
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天天低价,畅选无忧
购物指南
购物流程
会员介绍
生活旅行/团购
常见问题
大家电
联系客服
配送方式
上门自提
211限时达
配送服务查询
配送费收取标准
海外配送
支付方式
货到付款
在线支付
分期付款
邮局汇款
公司转账
售后服务
售后政策
价格保护
退款说明
返修/退换货
取消订单
特色服务
夺宝岛
DIY装机
延保服务
京东E卡
京东通信
京东JD+